重庆电梯维修给乘客好的乘坐体验
一个问题,请问您乘坐的电梯感到安全、舒适吗?其实,我们在乘坐电梯的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各种感觉,即在电梯运行中的人体舒适度与乘梯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它受到噪音、震动、光线、空间以及加速度……等等影响。而严格说来,我们的体验感受需要从四个大的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和分析。
一、设计研发过程中的产生原因
首先是电梯的结构设计要合理,确保其受力部件的刚度和强度,特别是立梁在滿足拉力强度的使用条件下,要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实现轿厢在上下运行的过程中的局部减震。而整个电梯系统的安全性则需要依靠限速器、安全钳和缓冲器等安全部件的可靠性。
其次,轿厢合理的重心设计和自重计算保证电梯在运行过程中的平稳性。由于轿厢装饰物的要求不同,轿厢重心位置会发生变化,且在实际运行的工况中,由于内部附着物重量随运行而变化,实际轿厢的重心位置也会发生变化。由于载荷作用于轿厢地板的分布是0~Q(额定载荷)随机分布的,因此分析其对电梯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偏载有不同的方法。可以以乘客电梯偏载矩QB/8,载货电梯偏载矩QB/4(B为轿厢深度)作为参考计算依据。
再者,设计的导轨支架、轿厢立梁的滑动或滚动导靴与导轨之间要有一定刚度与弹性,主要是减少导轨在安装时直线度造成的接触面过度不平滑的情况。由此通过导靴、橡胶减振垫、导轨支架等多项结构的合理性设计保证电梯的直线性运行中的平顺不突兀,特别是可以减少由于上述零部件间摩擦而产生的噪音和震动。
最后就是机房内曳引机产生的噪音,它是井道噪音的一大主要来源,电流、轴承、曳引轮绳槽几何型状与钢丝绳的匹配选择都是产生噪音的原因。因为物体在运动中都会有磨擦,磨擦会降低实用功率,功率降低后电机噪声就提升。当然,若电梯速度过快,导致风压过大,轿厢的上下平面无法克服而导致厢体的晃动和噪音。
二、安装过程中产生的原因
电梯行业有句俗话:“三分设计、七分安装!”这句话说得再实在不过了。由于国家和行业针对电梯等涉及人身安全的特种设备的各种管理规章制度越来越规范,甚至到了严苛的地步。电梯产品的零件和部件,甚至到总装部门在工厂制作完成后均能满足相应的各种标准、法律法规。但实际的电梯工程,均是模块化的零部件总成分别送到现场后,再进行最后的拼装调试。而施工队伍的安装工艺和工人的技能熟练程度就决定了电梯的安装质量。在此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瑕疵,均会导致后期设备运行时无法达到顾客乘坐安全舒适的感受。比如:导轨的校装与一台电梯运行时的轿厢摆动就有着密切的关系。电梯导轨有三个接触面与靴衬面配合,在运行中滑行/滚动,同时轿顶有两个导靴,轿底有两个导靴,如果接触面通过弯曲的导轨时,龙门直梁钢度太硬无法消除弹性形变,轿厢就会随着导轨的弯曲变行而摆动,从而导致乘客在乘坐时感到震动和噪音。
三、电梯产品在维保过程产生原因
尽管,电梯产品从设计研发、制造安装到调试均符合相关的国家和行业的标准,但如果后期的维保工作做的不到位,仍然会导致出现各种乘坐不舒适的情况发生。这个情况一方面是由于作为维保人员所负责维修的电梯数量过多,导致在进行日常巡检维保时,注意的侧重点更多的是在安全方面,对影响舒适度的因素潜意识的忽略了。另外,由于维保过程中,没有专门的仪器或设备对舒适度进行详细周密的检测,所以仅能从个人感受来主观判断,没有明确的数据支撑。
四、乘客自身的心理暗示和生理感知和反馈
乘客自身的生理和心理感知所产生的原因,这个符合著名心理学家海杜克研究“私人空间”的理论研究:即每个人周围都有一个“私人空间”。它时看不见、摸不着的,而且会随着人体的移动而移动;但却有潜在的边界,一旦有人进入这个边界,个人就会产生不快感,并会通过一定方式表现出来。。私人空间的大小因人而异,但大体上是前后0.6~1.5米,左右1米左右。而,电梯又是一个非常狭小、封闭的空间,因此在电梯中人与人的私人空间出现了交集,所以会感到不舒服,都想尽早离开电梯这个狭窄的空间。比如,我们在乘坐电梯时总仰头往显示的楼层上看,这是由于“ 私人空间效应”作怪 。而向上看正是想尽快“逃离”这个狭小空间的心理的表现。此外,盯着显示楼层的数字看,不只是仅仅为了确认是否到了自己要去的楼层。而是,当我们身处这狭窄的空间时,不停变换的数字能让我们感到电梯在移动,让我们感觉到自己是在向“解脱”前进,从而缓解焦急的心理。
总之,周围的人越少,我们就越自在。这种现象表明,我们总是在尽可能地避免与他人的接触。当我们在拥挤不堪、不能保证个人空间的情况下,也会尽量不和他人发生接触——在拥挤的电梯里,不看他人,而是看显示的楼层数。在这种逃避行为中,我们把他人当做无生命的物体,借此来缓解压力。其中,一些人会双眼盯着电梯上显示的数字,一些人则埋头不语,一些人则面无表情,一些人则不停地搓着双手,还有一些人脸上露出了十分勉强的微笑,……等等。很显然,他们只不过是遵守了在用拥挤场合中不得让他人“入侵”自己个人空间时的应对法则而已。或许在他们看来,挤在自己周围的人都成了“隐形人”。
上一条:重庆家用电梯故障如何自救
相关标签: